Top of Page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助力新市民守住“钱袋子”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镇,他们来城镇多是为了创业就业、子女上学、务工、投靠子女,他们也被亲切地称为“新市民”。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离不开新市民群体的扎根耕耘,但部分“新市民”初来乍到,对城镇里的环境较为陌生,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目标,因此也需要时刻警惕非法集资,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警惕高利诱惑,防止资金损失风险

目前市场利率处在下行阶段,不法分子利用经济环境影响和人们追逐高利回报的弱点,承诺高额年回报率,并诱骗投资者通过转介绍其他朋友进行投资获得额外提成的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非法集资的“陷阱”,更有人被高回报蒙住双眼,通过办理贷款业务来进行所谓“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保护个人信息,防范金融诈骗

钓鱼邮件和钓鱼网站是网络诈骗中常见的手段之一。诈骗者会伪装成合法的机构或企业,诱导客户点击不明来源链接,骗取客户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冒名顶替办理贷款、信贷产品、信用卡等,征信信息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一旦对方恶性透支消费,可能会引发后续的逾期、催收等环节,给受害人带来资金损失等后果。

识破“代办养老保险陷阱”,守好钱袋子

很多“新市民”初来城镇打零工,对当地社保政策并不了解,又担心退休生活没有保障,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法分子谎称自己在人社局等单位有“人脉”、有“关系”,可以帮忙“走后门”代办社保,只要一次性交齐保费,就能享受城镇职工养老待遇,并承诺办不成全额退款,骗取信任,最终携款而逃。

 

“新市民”群体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遇到打着“高收益”这类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的幌子时,应保持冷静,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思考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为避免个人信息被窃取,不要随意点击对方发的链接,遇事多与家人商议,或寻求相关部门帮助;多从可靠的渠道接触信息,通过正规途径办理业务,不抱侥幸、走捷径心理;关注新闻媒体的动态,了解非法集资手段,提高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