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专栏|消费者权益保护小课堂】警惕“刷单”骗局
一、刷单骗局定义与法律定性
核心概念
“刷单”是指不法分子通过虚假交易伪造商品销量或商家信誉,通常以“日结高薪”“零门槛兼职”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垫资购买指定商品或服务,承诺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
二、刷单骗局全流程
诈骗四步法
精准引流:通过招聘网站、短视频平台发布“点赞员”“推广员”招聘广告,或邮寄含二维码的“答谢礼品”诱导入群。
小额返利:初期安排关注公众号、点赞视频等简单任务,发放佣金建立信任。
深度捆绑:以“转正任务”“联单奖励”为由,要求垫付资金刷单,伪造“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借口阻止提现。
资金收割:诱导下载仿冒金融APP,以“解冻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二次诈骗,单案损失最高超百万元。
三、刷单骗局三重危害
资金损失
- 2025年1-2月全国刷单诈骗案同比上升25%;
- 诈骗分子利用虚拟货币洗钱,追赃率不足15%。
信息泄露
- 90%的刷单平台要求上传身份证、银行卡照片,泄露信息可能被用于注册网贷、实施精准诈骗。
法律风险
- 参与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企业员工协助刷单可被开除并记入征信;
- 未成年人参与刷单,监护人或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25年防范指南与维权策略
事前防护
- 设备防护: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境外来电拦截功能;
- 信息隔离:使用虚拟手机号注册兼职平台,避免真实信息关联支付账户。
行为规范
- 三不原则: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加刷单群聊、不下载非官方应用;
- 资金管控:设置单日第三方支付限额,关闭免密支付。
事后维权
- 证据固定:保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APP安装包等电子证据;
- 快速止损:立即拨打96110冻结账户,通过“网络违法犯罪举报平台”提交线索;
- 集体诉讼:联合其他受害者发起民事诉讼,平台未尽审核义务需承担30%连带责任。
风险警示:2025年新型“AI换脸刷单”骗局已出现,诈骗分子伪造企业HR视频诱导转账。牢记“所有刷单皆诈骗”,守护钱袋子从拒绝“轻松赚钱”诱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