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顶部

【金融教育宣传月 | 长者关爱】                                                                                                        警惕虚假“免费保险”,防止落入骗局

案例背景

 

某市的李先生收到一条内容为“你获得6.8万元重疾保障金,请在1小时内确认,免费领取”的短信。李先生信以为真,贸然点击短信内的链接,随后按要求在手机界面中分别填写了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激活了“大礼包”。

 

出乎李先生预料,这个“大礼包”并不是免费的,界面上出现“最高600万医疗保障,每月13元起”的提示,点击“立即投保”后,跳转到一个支付151元的界面。李先生自以为这151元是每个月13元加起来1年的保费,便通过微信支付了151元,却被提示需每月从其账户中扣151元。李先生赶紧联系对方“客服”要求将扣款取消,对方称“保单已经生效”,取消扣款需缴纳634.2元的“手续费”。无奈之下,李先生如数将“手续费”转给对方,“客服”又称需要支付总保费的50%作为“担保金”……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赶紧拨打110报警。

 

警惕虚假“免费保险”骗局

 

在面对声称提供免费保险的情况时,您应当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止陷入潜在的诈骗陷阱。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帮助您识别和防范此类骗局:

 

  • 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对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要提高警惕,特别是陌生人申请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手机屏幕共享时,要谨慎判断对方身份。

 

  • 个人信息保护:在接到赠送免费保险的电话时,要先看清来电是否保险公司统一呼出号码,明确自己享受的保障范围,接收短信确认赠送保险真实有效,同时,将保单号保存,一旦理赔出示凭证很重要。另外,消费者可以先询问清楚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号码,然后通过保监局网站、保险公司网站或客服电话查询一下是否确有其人,以了解事件的真假。

 

  • 警惕虚假广告: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群发含有链接的“领取免费保险”短信,一旦有人点击链接并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便可能逐步落入骗局。警方提醒公众切勿听信谎言,避免蒙受财产损失。

 

  • 核实保险公司信息:在接受赠送的保险产品时,最好搞清楚保险是通过哪种模式赠送的,以免误以为保单有效而实际并未作最后的意愿确认,导致信息提交给保险公司却未真正获得保障。在这样的“免费午餐”出现时,消费者首先应该了解保单的承保公司,同时,需要了解保单的性质,比如意外险也有很多种,究竟是交通意外保险、综合意外保险,还是单纯的航空意外险,另外就是保障期限。同时,在获得保单时也应该了解如何申请理赔,凭哪些材料才可获得理赔。

 

  • 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遇到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或不明网址链接,不要轻易打开,更不要随意泄露个人重要信息,不给不法分子行骗留下可乘之机。

 

  • 不要轻信“低投入高回报”谎言:日常生活中,收到“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免费保险”等以免费赠送为旗号的陌生短信,要保持警惕,不要贪小便宜并心存侥幸,更不要轻信所谓的“低投入高回报”谎言。

 

  • 及时报警: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已经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应立即停止一切交易行为,并及时联系当地警方报案。

 

温馨提醒您

 

面对看似诱人的免费保险,汇丰人寿建议您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

 

 

内容编辑:汇丰人寿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