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权益保护小课堂|5.15投资者保护日】 践行"三适当"原则,守护您的金融消费权益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为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我们特别解读金融机构"三适当"管理原则,助您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投资。
一、什么是"三适当"原则?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当:
- 产品适当:对金融产品进行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
- 渠道适当:通过合规销售渠道推介产品;
- 客户适当:根据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偏好及承受能力匹配产品。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把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卖给合适的人",从源头防范销售误导风险。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 认准正规渠道
通过持牌金融机构及官方渠道购买产品,警惕"保本高收益"等虚假宣传。
- 做好风险评测和匹配
如实填写风险测评问卷,选择不高于自身风险评测等级的产品。
示例:保守型投资者应避免购买高风险股票型基金。
- 细读合同条款
重点关注产品风险揭示、费用结构、违约责任等内容,拒绝代签或空白合同。
三、风险提示
- 警惕营销话术:对隐瞒风险、夸大收益的行为保持警觉;
- 量力而行:避免因冲动消费购买超出承受能力的产品;
- 留存证据:保存销售过程录音录像、风险测评记录等材料。
理性投资,从读懂"三适当"开始! 如遇权益受损,可拨打12378(银行保险机构)或12386(证监会)热线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