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警惕“代理退保”圈套
近几年来,一条披着“维权”外衣的“代理退保”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一些机构、组织或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以“可代理全额退保”为由,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宜,并将退保金转投其推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收取高额手续费。这不仅破坏金融市场秩序,诱发非法集资等风险,同时也直接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损失,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消费者应理性投保,谨慎退保,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一、非法代理退保常见套路有哪些?
(一)虚假宣传,欺骗客户,怂恿退保。非法“代理退保”组织或个人通过QQ群、微信群、朋友圈、电商平台等渠道发布“100%退保成功”“通通可退,可挽回损失”等进行虚假宣传,怂恿、诱导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退保,以赚取佣金。
(二)操控投诉,阻断维权,反复施压。非法“代理退保”组织或个人编造理由,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直接接触进行正常维权,规避协商处理,拒绝纠纷调解。以维权举报为名,煽动消费者通过上门“闹访” 、恶意投诉等过激手段向保险公司施压以达到目的。
(三)控制客户,要挟保司,非法牟利。非法“代理退保”组织或个人伪造证据,捏造代理人违规销售事实,要挟保险公司全额退保。并利用掌握的消费者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实施不法侵害,骗取消费者的资金。
二、维护自身权益,远离非法“代理退保”圈套
非法代理退保可能导致消费者失去保险保障、资金受损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消费者应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远离非法“代理退保”圈套。
(一)理性购买,谨慎退保。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保险功能,掌握一定的保险常识,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合适的保险产品;在办理退保时,应充分考虑退保损失,谨慎办理。
(二)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可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或者向监管部门反映,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如遇不法分子利用投诉和退保实施诈骗,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财产安全。
(三)保护个人信息,防范非法代理维权不法侵害。消费者要注重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轻易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转交他人,不轻易向他人发送移动支付二维码、网银验证码,以免被恶意使用或非法买卖,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遇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或被黑恶势力威胁、恐吓等,应立即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保证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