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权益保护 | 以案说险】 强化反诈防线,谨防‘保单诈骗’陷阱
【案例引入】
退休教师陈先生接到自称“保险VIP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其2018年购买的某重疾险保单号,声称“国家医疗政策调整,可免费升级为高年化收益的护理险”,但需先支付5800元“系统激活费”,并承诺72小时内返还。
陈先生被“高收益+医疗保障”双重诱惑打动,正准备转账时,想起社区反诈讲座中“凡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必是诈骗”的警示,立即通过保险公司官网电话核实。经官方客服比对,发现来电号码非公司登记号码,所谓“升级政策”纯属虚构,诈骗分子伪造的“政策文件”印章与银保监会公示样式不符。
【案例解析】
诈骗手法分析
- 精准信息利用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陈先生的保单信息,利用真实保单号建立信任,增加了诈骗的成功率。
- 虚假政策宣传
诈骗分子编造“国家医疗政策调整”的虚假信息,声称保单可免费升级为高收益护理险,以此吸引陈先生的注意。
- 高额收益诱惑
承诺高年化收益,对于寻求稳定收益的退休人群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 紧急催促转账
诈骗分子以“系统激活费”为由,要求陈先生立即转账,并承诺短时间内返还,制造紧迫感,促使陈先生尽快行动。
- 伪造政策文件
诈骗分子还伪造了“政策文件”,并加盖了与银保监会公示样式不符的印章,以进一步迷惑陈先生。
【防范小贴士】
- 加强信息保护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
- 提高警惕性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性,对于任何要求转账的电话或信息,都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 加强反诈宣传
社区、学校、媒体等应加强反诈宣传,提高公众对诈骗手法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 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