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顶部

【“3.15”专栏|以案说险】警惕银行卡使用风险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案例引入】

王女士以“疫情无法接回亲属”为由,要求开设两张借记卡并各存入2万元,计划将卡片邮寄给外甥自由支取。经大堂经理核查,该行为涉嫌违规出借账户,最终客户在被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防范银行卡非法买卖的管理规定》后放弃办理‌。

 

【案例解析】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威胁
出租、出借或出售银行卡的行为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卡片实施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持卡人将面临征信受损甚至被列入金融黑名单的风险‌。

‌法律风险升级

‌刑事责任‌:若银行卡被用于信息网络犯罪(如诈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持卡人可能被认定为共犯,承担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违规账户将被暂停非柜面业务5年,且后续开立账户面临严格审核‌。

 

【防范Tips】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 不向他人透露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 妥善保管实体卡片,避免转借或交予他人使用‌。

‌主动识别异常行为

  • 警惕“高额报酬办卡”“代管资金”等诱导话术;
  • 对非本人操作的账户异常交易及时挂失并报警‌。

‌金融机构协同防控

  • 银行需加强开户审核,通过风险提示、案例宣教提升客户风险意识,例如在业务办理环节嵌入反诈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