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顶部

【“3.15”专栏|以案说险】谨防网络高利投资诈骗

【案例引入】

一名50余岁女性客户到银行网点办理转账业务,称需向外地亲戚转账5万元,用于缴纳某“数字人民币”高收益投资产品的个人所得税。该客户称,亲戚投资的平台年化收益率极高,但赎回需先缴纳税款。银行工作人员敏锐察觉异常,立即暂停业务办理‌。经沟通,该客户情绪激动地坚称转账是为赎回几十万元本金。工作人员结合近期同类诈骗案例,耐心分析风险并建议其联系亲戚再次核实情况,最终协助客户报警处理。

 

【案例解析】

‌诈骗手段多样‌:当前,网络平台上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往往打着大平台、高收益的幌子,吸引防范意识薄弱的群体进行投资。

‌针对老年人诈骗频发‌:此类诈骗行为特别针对老年人群体,利用他们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以投资理财、编造虚假养老项目等为名,诱骗其财物。

 

【防范Tips】

‌选择正规投资渠道‌:应从正规金融机构了解投资渠道和产品,不轻信互联网上的高收益金融投资宣传。要警惕微信群等社交软件中的高额保本收益诱饵,避免跳入诈骗陷阱。

‌加强反诈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反诈知识的普及与学习,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要谨防犯罪份子通过话语激励、理财课堂、会员分享、视频陪伴等方式攻陷心理防线,从而骗取信任。

‌保持冷静与理性‌:在面对可疑投资建议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性,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银行或公安机关求助,避免损失扩大‌。